 圖為我國最南端的“孔廟”———崖城學宮。
 古崖州城僅存的城門———文明門
南海網(wǎng)5月6日消息:向南,記者今天尋訪中國最南端的古城———古崖州城。
坐西環(huán)鐵路在三亞站下車,然后再轉乘汽車走西線高速公路約40公里就可以到達崖城鎮(zhèn)。進入崖城就猶如進到了繁華的鬧市。牛車、三輪車、農(nóng)用車、大貨車在城里城外穿梭來往,隨處可見的運菜車和操著南腔北調的瓜菜商。今天的崖城,已成為一個生氣勃勃的瓜菜集散地。
古崖州城即現(xiàn)在的三亞市崖城。從南北朝起置郡設治,自宋朝以來,歷代的州、郡、縣治均設在這里。
在一位擺水果攤阿姨的指引下,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古崖州城僅存的城門———文明門。修繕一新的城門如今已看不到它曾經(jīng)的滄桑。
古崖州城歷史悠久,古跡繁多,宋朝以前是一座土城,南宋慶元四年(1198年)始砌磚墻,后經(jīng)元、明、清三代擴建,使之成為海南島規(guī)模較大的一座堅固的城池。從唐朝起,不少官僚名人被奸臣陷害,曾被流放到崖州城來。單是副宰相以上的大官重臣就有14人之多,如唐朝的韋執(zhí)誼、唐瑗;宋朝的丁謂、趙鼎、盧多遜、胡銓,元朝的王仕熙,明朝的王個、趙謙等。因此崖城又有“幽人處士家”之稱。尤其是著名的唐高僧鑒真和尚于唐代天寶七年(748年)第五次東渡日本時,遭遇強臺風襲擊,所乘坐的帆船飄流到崖州城,他在這里幫助修建了大云寺,留下了一批準備帶去日本的佛教經(jīng)典,這是崖城文化史上帶有神奇色彩的寶物。元朝女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,也曾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之久。
從文明門向北穿行便是赫赫有名的崖城學宮(孔廟)。作為古崖州最高學府,和我國最南端祭祀孔子的紀念性建筑,其在崖州文化教育史上曾留下重重的一筆。據(jù)史書記載,崖城學宮創(chuàng)建于北宋慶歷年間,經(jīng)十余次遷移、重修,清道光3年遷建今址,迄今已有962年的歷史。
2006年3月,財政部、國家文物局劃撥300萬元?,三亞市配套250多萬元,啟動了對崖城學宮歷史上規(guī)模最大的修繕工程。修繕一新的崖城學宮現(xiàn)在以每人3元的價格,接待著各地的游客。
|